税务局15号文和17号文一出,很多跨境卖家都非常的紧张,因此,我们特地在7月30-31日为大家详细讲解了这两个文件,以及跨境卖家相应的应对方式。
当然,最重要的是,全面讲解跨境电商财税合规落地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很多学员惊呼:干货太多了,资料太厚了,主办方诚意太满...
01
从架构搭建到税务安排
细节问题全盘托出
课程一开始,除了详细讲解15号文和17号文对跨境卖家们的影响和应对方式,黄老师还讲到了跨境电商财税合规,从搭建股权架构开始。
一、架构搭建方面,卖家们需要有五种公司:
顶层(资本层):个税安排、规避风险、再投资
核心控股层:做价值、抽融资、合并报表、未来上市主体
境内产业(业务)层:做业务、赚钱(承载利润)、分模块
境外中间层:海外平台收入确认、控股、方便转让
境外经营层:海外平台收入确认、业务本土化、海个板块
并详细讲解了每一种公司的作用和搭建方法、适合场景。
只有从一开始就把学会敲定好股权架构,跨境卖家可以在未来5-10年都延续这样的模式,在这个架构基础上去做细、去拓展就可以了。
二、接下来,用什么公司操作出口退税、如何操作出口退税,都是在这基础上进行细分。
黄老师不仅讲解了一些通用的出口退税流程、资质获取等,还透露了非常多咱们跨境电商企业做出口退税的注意点:
重要且容易出错的单证要提前沟通好(以及如何沟通都讲了):国内段有税点的运输发票、报关费发票、港杂费发票、正确的提单等;
税局要看的业务“真实性”证据:买卖双方沟通记录、采购记录等;
要不要在一开始备案就勾选“跨境电商企业”?
海运费发票为什么不能开给国内出口公司;
9610具体在实操中的难点(物流费、报关费、时效性、各地的配合等)。。
三、接下来就是资金流需要重新规划,做到合规化。
黄老师在每一种资金支付场景(有票采购、无票直采、1688线上有票采购或无票直采、其他各项费用)前都贴心地讲解了业务模式,帮助大家理解。
比如自从平台要给税局报数据、部分1688商家有可能给跨境电商卖家开发票后,1688平台采购就分为两种:
1、1688有票采购:由买家账号接收发票,并出口退税或免税不退税处理。
当然,这种模式的难点很多,黄老师也给了大家实操的建议。
2、1688无票直采:更推荐不获取发票、采用香港公司直采模式。
如果你以为上面的内容已经很丰富了,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内容才是这堂课的重中之重:
四、搭建的境内境外这几家公司,分别要怎么交税、怎么做好税务规划,应该交多少税还是不多交税、不少交税?
为啥这部分如此重要?
因为前面讲到的股权架构搭建、出口退税、资金流合规等,除了帮助我们风险隔离、成功拿到退税之外,更重要的是落地到各个公司如何交税。
黄老师也花了一个早上的时间给大家详细讲解了细节:
研发设计公司、IT信息技术公司、仓储公司、出口退税公司等,分别按几个点缴纳企业所得税?算下来公司整体的税负是多少?
“跨境服务税”要做到真正的增值税免税,要做到的细节:业务真实性的证据保留、人员配合、有真实的研发/专利等、各岗位的配合等;
什么有些“跨境服务”会被认定为虚假交易、刻意拆分公司享受小微企业?如何避免被这样认定?
香港税率(16.5%)比国内(25%)低,如何避免被认定为通过香港公司少缴企业所得税?
店铺公司众多、分布城市广,该如何处理、又如何合理解释?
境内公司、香港公司应该如何合理分配利润?关联交易要怎么做才算是公允、合理?。。。
最后,很多学员都对跨境电商财税合规的关键--香港公司的很多问题感到疑惑:库存、资金如何承接过来?电商收入这么大,利润太大怎么办?如何避免被认定为空壳公司被穿透?等等
五、别着急,接下来,唐老师足足花了两个半小时为大家详细解答香港公司事宜:
现在的香港公司是个人持股的,想换成ODI之后合规设立的香港公司,要如何操作?如何顺利过渡?
香港公司建账的时机非常关键!是立刻确认电商收入,还是半年以后?为什么?
这么多店铺公司原有的库存、资金等,如何承接给香港公司?
香港公司想要确认电商收入和成本费用,需要提供什么资料?Temu平台这种没有PDF资料的,审计师能认吗?
之前有香港公司因为是空壳公司被穿透的案例,那我们要不要在香港租办公室、招一两个人、做实质性经营?为什么唐老师觉得没必要?
香港公司离岸豁免,看起来“很美”,实际上蕴藏了什么风险?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
六、当然,不少卖家接下来打算做本土化经营,唐老师也特别提醒到:
美国早就实行了平台/第三方支付公司直接向税务局报税局,所以别想着开店铺/开收单账号,但是不做收入!
美国公司选择注册在加州有误区(但有些情况下就得注册在加州);
卖家开通泛欧计划/中欧计划,开通波兰、捷克VAT,有哪些坑?要如何避免?。。。
02
一对一辅导
跨境卖家税无忧
本次课程,除了课程本身之外,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对每位学员的一对一辅导了。
白天上完课,晚上学员还可以在吸收知识后,拿着自己公司的情况,问老师具体的解决方案,让学员学以致用,公司的实际问题得以解决。
不得不说大家的问题确实都非常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想法也非常强烈,老师为大家解答到十点才回去休息,不少学员感叹:前面的知识已经够丰盛了,后面的“加餐”更是让自己觉得值回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