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平台是从10月1日开始报送卖家的数据;而货代也是从10月1日开始报送真实货主的数据。
但是没想到,从现在开始,税局就开始行动了!
最近几天,我们发现深圳市税务局出现了好多电商企业被查的案例通报,有国内电商的,也有跨境电商的,这是要开始收割了吗?
01
深圳税局突查
众多国内/跨境电商企业!
首先6月16日公告了一家深圳龙岗的电商企业被追缴5671万、被罚3903万,加起来这位卖家要交9574万的税!
从BOSS直聘上看,这位卖家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了十余家店铺,2018年就突破了2亿销售额,到2025年可能是一家上十亿的大卖了。
税局官网并没有披露太多查税细节,但从差不多1亿的补+罚来看,我们可以推测肯定不止查1年,很有可能是多年倒查。
很多卖家以为税务稽查只会查两年三年,实际上如果是偷税漏税案件,税务原则上是”无限期追缴“(欠国家的钱不给,追到底)。
还记得去年一家电商企业就是“倒查 7 年”,最终开出了”天价罚单“3.6亿吗?
回到前面,6月可不止查了一家电商企业。
同6月,还通告了深圳龙岗的一家电商企业,这次就不是大卖了,而是一家中小卖家,涉税金额为200万左右。
很多人讲大卖家会被查,自己还是个”小卖“,其实,税务部门风险预警或接到举报的信息,不一定都针对大卖家,如果中小卖家做得”太过分“,比如店铺收入完全没有阳光化、国内公司收入和所得税太少、做的收入漏洞太多等,风险依然很大。
前面都是国内电商卖家被查,接下来还有跨境电商!
这家跨境电商卖家,直接被倒查7年,一直追到2017年!补税947万,罚款459万!
同样,从某招聘网站可以看出,这位卖家实力不小,是vivo等一线品牌手机的数码配件合作商,在泰国、印尼、菲律宾及马来西亚还有分公司,接下来也要在北美和欧洲设立运营中心。
亚马逊等海外平台还没开始报送数据,就有跨境电商企业被查了,值得我们深思。
最近有些卖家说亚马逊的卖家数据储存在境外,数据要报送到中国,有层层阻力,肯定没那么快。
其实我们前面也给大家分享过,亚马逊和中国这边肯定已经在谈判了,估计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了,而且报送的数据只是中国卖家的数据,并不涉及本国买家的隐私,预计阻力没有这么大,说不定哪天突然就开始报数据了。
而跨境电商和国内电商不一样,涉及到出口,涉及到各种平台,资金回款路径也都不一样,所以财税方面更复杂,合规起来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起码得预计半年到一年时间,等到亚马逊真的给中国税局报数据那天再来合规,完全来不及!
02
为什么盯上
电商企业?
今年5月底,国家税务总局发言人表示,税务局”将聚焦高风险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依法坚决打击各类偷逃骗税违法行为“。
而电商行业,很明显早就被列为重点行业了(包括国内电商,当然也包括跨境电商)。
但是咱们想想,为什么税务部门盯上电商行业?
一个因为电商行业赚钱,二个因为电商行业有平台数据,好查!
以前税局查案,平台以客户隐私为由,不肯提供,税局查案阻力很大;
但是现在,平台也不敢不提供!
去年爆出一个事情,就是华南某地税局查了一家大的国内电商企业,税局某国内平台提供数据,但是这家国内平台也是很强硬不肯提供,结果税局转头把这家国内平台旗下子公司查了一遍!
所以现在是强势征税时代,这几天大家都看到国家的”催生“政策了,一上来就是三岁以下孩子直接补贴一万,接下来马上说学前1年的保教费也免了,估计接下来就是小学阶段开始也减免了。
为了让大家生孩子,国家花大力气补贴,但是补贴的钱从哪儿来?
一方面发债,另一方面,还得靠国库充盈,国库还得主要依靠税收!
大家都知道,6月26日国家税务局发布了15号文:《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要求国内国外电商平台从10月1日起开始给中国税务局报送中国卖家的统一信用代码、销售收入等数据。
紧接着,国税总局又马不停蹄地发布了17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优化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要求以代理形式出口的企业,在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必须同步报送“实际委托出口方”(即真实货主)的统一信用代码,以及真实货主的真实出口金额。
如果代理方隐瞒真实货主,税务机关将直接认定代理方为货主,要求其承担出口的企业所得税!
我们认为
结合互联网信息平台数据报送(以2025年第15号公告为核心)和新发布的17号公告(2025年10月1日生效),这两项政策共同构成了对跨境电商全链条、穿透式的监管闭环。
平台端上报卖家身份和收入 → 出口端上报实际货主及金额 → 税务机关。通过“金税四期”系统与海关报关数据、平台收入、外汇流水进行交叉比对 → 实现“交易-报关-收汇-纳税”全链条监控。此前依赖信息不对称的“灰色操作”被彻底封堵。
跨境电商行业,面临着堪称史上最严的监管,目前正处于风口浪尖上。
而税务部门在财政收入压力下,借力金税四期大数据和跨境数据共享,可以很精准“收割”行业红利——既要堵住偷漏税漏洞,又通过合规引导,将游离在监管外的万亿级交易纳入税收体系。
我们要防止这种“收割”,其实,主动合规,税负率更低。
因为主动合规,最终税负就是0.8%左右,而如果被查,就是像温州、宁德那些跨境电商企业一样,被补+罚2%,差距显而易见。
但是跨境电商合规起来岂是那么容易?
各种平台规则、各种回款规则、供应商开票不开票的各种问题、各种海外费用没有票的问题、部分卖家利润太高缴税过高的问题等等,要谈合规,问题太多了!
别着急,我们特地推出的《跨境电商财税合规落地班》将帮你解决这些问题,其他课讲的是理论、框架,我们讲的是实操、细节,还赠送弘智程顾问老师一对一辅导的福利,到时提前收集好企业问题,来到课上,先上课,再一对一辅导,还愁解决不了问题吗?
8月15-16日,我们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