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些文章写明:公转私、私转私,公转私超过5万、个人账户进账超5万,就会被税务局重点监控。情况真是这样子吗?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解析这个问题吧。
同时,根据银发〔2018〕163号,将第三方支付机构也纳入大额交易管理。其明确:自2019年1月1日起,非银行支付机构(比如微信、支付宝等)也需要对大额交易情况进行上报。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三部门在2022年还联合发布过《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其中提及自然人客户办理单笔5万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需要识别并核实身份,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不过,该文件原计划于2022年3月1日施行,后因技术原因暂缓施行。
现金交易5万及以上、公户转账(公转公、公转私)200万及以上、个人境内转账50万及以上、个人境外转账20万及以上; 以上属于大额交易; 金融机构及非银支付机构,需要按规定进行上报
对于个人银行账户进账5万以上会被税务局重点监控之类的言论,主要是将央行的大额交易管理和大额现金管理试点的通知提到的情形,关联到税务局稽查上面,形成了偷换概念场景。
根据(税收)征管法,税务机关如需稽查个人的银行(账户)信息,需经县(级)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才行。所以说,针对个人的银行账户,税局并不是想查就能查的,更不能随时监控。
当然,在2019年6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四部门联合召开企业信息联网核查系统启动会。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8大银行作为首批用户接入企业信息联网核查系统。其核心亮点就是企业信息联网核查系统搭建了各部委、人民银行以及银行等参与机构之间信息共享、核查的通道,实现企业相关人员手机号码、企业纳税状态、企业登记注册信息核查的三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