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税收政策,3月6日李强总理在会议上提到了“放水养鱼”“涵养税源”两个词。
后面其实应该还会有一个词“秋后算账”。
然后,这不就来了吗?
近日,多家电商企业偷漏税被罚
其实各类参差不齐的电商企业早已经通过各种形式,融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特别是疫情三年,更是让直播和电商模式迎来了全面的爆发。
而这,也引起了各地税局的注意。
上海多家电商迎来新一波最严的税务稽查,被倒查了三年涉税情况。对企业近三年(如检查发现此期间以外,明显的税收违法嫌疑或线索不受此时间限制)涉税情况进行检查。
广州也有一家电商公司因偷税漏税行为被稽查,被罚差不多150万。
这意味着,针对电商企业的新一轮稽查来了!上海和广州也许只是第一枪!
严查电商企业,这些行为不要再有了
电商行业作为新的经济形态,在经历过一阵“群魔乱舞”后终于迎来了《电子商务法》,而电商法自出台后就不断的升级与完善,再加上电子商务税收数据分析系统的配合,企业偷漏税被查到的风险越来越高,关键是给企业老板带来潜在的风险确实很大。
另外,很多老板都觉得亚马逊这种是境外的平台,不受电商法的管辖范围,国内税务局也不知道。但别忘了,我们的采购在国内,涉及到各种采购支付流水,并且我们的人在国内,这些其实都很容易被税局利用一根线牵扯出来。
这里讲一下税局会从哪三大方面调查电商企业:
01 不开发票、不入账、不申报
实体店很多人消费后都不会主动索要发票,更别提电商了。于是,很多企业利用线上买家不开发票的习惯,不申报,少列收入等等。
但是别忘了,电商平台都是有销售记录的!银行也是有流水的!根据《电商法》,平台对这些数据至少保存3年,说实话,税局不是没有数据,只是看何时到我们。
而针对跨境电商,其实也有数据保存的要求,2022年9月份,广州就发过文,要求跨境电商平台 “必须要保存好平台上的交易信息、支付信息和物流信息等,而且要保存三年以上”,具体见我们之前写过的文章:官方正式发文指导跨境电商企业合规!平台、卖家、服务商都受监管
前面被查的上海和广州的电商公司,其实量也不算大,两年销售额两千万。说明并不是大家认为的“起码一个亿再做税务合规”。
建议大家至少在年销售额RMB一千万以上,就要考虑税务合规的问题了,因为合规规划是需要时间的,需要提前布局。
02 刷单刷量
为了让自己的店铺排名靠前,为了更多的好评和销量,很多老板都钟情于刷单,殊不知这种利用刷单虚增销量、虚构的业务,在税局眼中那就是实打实的销售收入!
一但被大数据排查,怎么也躲不掉的!而且,北京也有商家因为电商平台销售数量和金额与申报的销售收入不一致被查了!
03 虚开发票走账
很多电商企业在没有真实交易的情况下虚开发票,制作虚假合同并进行资金走账,但是货物流却没办法造假,一旦被查到,不仅补税+滞纳金+罚款,严重的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直播有时涉及到商家、平台、经纪公司、主播等多个主体,各个主体的纳税及扣缴义务比较复杂,直播带货面临的税务风险更大。
写在最后:电商企业要这样缴税
电商企业到底怎么缴税?其实国内电商和跨境电商想要把税务做合规,方式方法是很不一样的。
国内电商就是把收入放在国内,而跨境电商通常要借助一下香港。
但国内各公司到底怎么降低税负,还是一个非常有技术含量的活儿。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件事,我们研究了几年了,而且深知电商的特殊性,也知道很多人在做“飘在空中”的方案,所以我们就是要做最落地的跨境电商财税服务商。
有需要的扫下方二维码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