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税四期很快要上线了,我也不敢把钱拿回来,那我能不能在BVI / 新加坡 / 香港这些地方注册公司,钱转到这些离岸岛,这样就不用交国内高昂的税收了!首先说一下,全球现在有一个很厉害的协议,叫做CRS,它可以让你转移到海外的财产被中国税局掌握!这种情况下,你还敢随便把财产转移海外吗?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相信关注我们的朋友很多都开过境外银行账户,那么假设你以中国居民身份在香港某银行存款500万:这家香港银行就会把你的存款信息上报给香港税务局,而香港税务局会再将你的存款信息根据CRS协议约定交换给中国税务局。中国税务局拿到这些数据后,会有什么问题,我想我不说大家也知道。
1、CRS针对的是非居民(比如你是中国人,但在其他国家有财产):
非居民分成两种:非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个人;
如果公司是被动收入型公司(投资收益占50%以上),实控人需要成为信息交换的对象。也就是说,如果你投资一家新加坡公司,是在新加坡实地经营的,那就不会被CRS交换回来。(但要注意,根据我国目前的《境外投资办法》,个人是无法合规地直接投资境外公司的,因此,需要使用境内公司向外投资,并在分红回来时,在境内缴纳相应税收)但你持股一家新加坡壳公司(仅用作持股),那你作为股东,个人信息是会被交换回来的。若机构帐户的存款余额在基准日不超过25万美元,可以豁免进行尽职调查。且此后每年年底该帐户余额不得超过25万美元,也可以豁免申报。也就是说,对于新开立的个人或公司账户,无论金额多少,都需要进行信息交换。比如,如果是中国的税收居民在新加坡开立了银行账户,那新加坡需要把信息交换给中国。我国为了反避税,在2018年新个税法中新增了一个牛B的条款:不管你是哪国人,只要你在中国有住所,或者你在中国居住满183天,就算是中国税收居民。有些老板用各种办法弄到了香港身份,觉得把财产转移到香港就没事了。但实际上人大部分都还是居住在中国境内,所以,他还是中国的纳税居民人,在香港的金融财产将会被CRS交换回来。CRS交换的信息主要是金融资产:银行、证券、基金等所有金融机构及保险中的现金价值部分;所以,如果你在海外有存款、保险、股票、基金等,都将被CRS交换回来;更狠的是,中国富人们以前喜欢买的海外信托,也会被交换回来!但是,如果你真的超有钱,你在海外有多栋房产,因为房地产不属于金融资产的范畴,所以是不需纳入申报的。另外除了房地产外,古董、红酒、珠宝等收藏品的投资也不会受到CRS的影响。CRS的目的是涉税信息调查,一旦被申报和交换,需要解释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和离岸公司及个人是否缴税。
CRS从2017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喊了5年了,不少人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其实不然:狼真的来了,而且已经吃羊了!
从2017年起CRS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陆续执行...
1、中国已与95个国家/地区开启CRS互换
现在,已有95个国家/地区与中国成功“配对”CRS。这些国家和地区正在按约定向中国交换中国税收居民的金融账户信息。
2、税务稽查
自2017年首次实施CRS自动交换以来,各国政府利用交换信息进行税务稽查,总共获得超过1000亿欧元的税收收入。
虽然中国并没有公布CRS的成果,但从近年来的一些税务稽查案件也能看到CRS的身影。加拿大籍艺人吴亦凡有大量境外收入,还是被中国税局发现,并在2022年罚6亿税款。显然,这和中国通过CRS掌握大量中国居民的海外资产很有关系。事实上,现在中国居民的海外资产信息已经或多或少地被交换到各地方税务部门,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地稽查,主要是因为数据太多庞大,需要税务人员逐一翻译、比对,而且我们刚经历了三年的疫情。现在疫情放开了,加上税务系统逐渐在完善,未来利用CRS稽查力度想必会增大。而且,大家也很清楚,稽查力度与国家和地方的财政吃紧程度也是息息相关。
CRS下,我们的全球资产将无所遁形,
回到最开头的问题:卖家到底能不能在BVI / 新加坡 / 香港这些地方注册公司,钱转到这些离岸岛?
用两点来回答一下(也是上面的总结)
首先,只要你在中国每年居住满183天,你就是中国的税收居民,理论上你在海外的收入和资产,也是要在中国纳税的!
1、如果其主要资产在境内,则应在境内进行合理合法的税务筹划,尽可能充分地合理地去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让我们可以合理降低税负。
不能像过去那样通过跨境转移资产等方式来规避税收。
原因就在于:
就算通过非法手段转移至境外了,但也会因为CRS的实施给交换至境内税务机关。
对于这类增量的金融资产,境内税务机关一定会实施精准打击,严厉处罚。
2、请把税收问题考虑在财富传承规划中
目前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大部分面临着财富向二代传承的问题,
企业家在做传承之时,也需要对企业和个人的历史做一个清理和剥离,不要在财富传承的同时把风险代价也传递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