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卖家会有这样一个误区:我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进钱进来后,反正不存在增值税抵扣,所以,进货就可以不用取得发票,真的可以这样吗?
小规模只有销项无进项有很大的涉税风险,一不小心很可能成为税局重点稽查对象。
一、涉嫌虚开发票
小规模纳税人可以享受月销售额10万或季度销售额30万免征增值税,所以,很多人为了钻这个空子,注册多个小规模,没有业务,就光开票用。因此小规模只有销项无进项一直是税局稽查重点。我们这种有真实业务的企业,建议要索要发票,否则,如果被认为涉嫌虚开发票,被税局盯上,就冤枉了。那为啥“有销无进”容易被税局盯上?因为看着就很假!你一个企业有收入,但没有任何购货的记录,账上也没有库存,你这卖出去的东西是凭空变出来的吗?要知道,如果认定虚开发票五万以上就涉及刑事责任了!(开票给境外企业也算虚开)所以要特别小心。虽说小规模纳税人,不涉及增值税抵扣问题,但别忘了还有一个企业所得税的问题,没有进项发票,意味着成本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若让用收入全额来交企业所得税就麻烦了。公司经营活动中如果不依法取得发票,不按《发票管理办法》处理,可能会有面临罚款的风险。
除此之外,小规模纳税人还有哪些涉税风险?卖家赶紧自查:
小规模、个体户
八大涉税风险点,赶紧自查!
现在小规模纳税人可以享受月销售额10万或季度销售额30万免征增值税,有很多小规模纳税人开票额就在免征额临界点浮动,每个季度都在季度27-30万之间,这样不想引起税局的注意都难。公司存在大量的作废发票或开票金额快达到免征额临界点时,出现作废发票现象,这些都会被税局秋后算账!作废普票份数10份,比例占当期全部普票50%以上,或作废普票金额占当期全部正数普票金额50%以上,开具金额10万以上;满足任意一个条件,都容易作为异常企业预警。你还别不信,已有公司因发票作废异常出现风险提示,被税局要求自查并反馈结果。有很多会计认为,小规模的标准是年500万元以下,只要1-12月累计开票额控制在500万以内就没问题,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政策中说的年销售额,指的是连续不超过12个月或四个季度的销售额,并不是我们理解的公历年度1-12月!正是因为理解有误,每年都有很多小规模纳税人被强制转为一般纳税人,对于进项抵扣较少的企业来说,无疑增加了税收负担。在同一地址注册多家小规模纳税人来开具发票,同一IP地址对外开具发票等等。有一些刚成立的小规模纳税人,短时间内开具大量发票,且法人或负责人年龄偏大,或户籍不在本地等等。税局明确:达到建账标准的个体户需要记账;达不到建账标准的个体户,需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很多个体户,将零申报和不申报混淆。认为自己符合零申报的情形,就可以不报税。注意了,零申报≠不申报,零申报也是需要在规定时间向税务局进行报税!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活生生的例子,一个个体户因不报税,注销时被罚2万多!这里的免税是指个体户月销售额10万元或季度30万以下可免征增值税。很多人认为,没超过免征额不用交税就不用报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个体户销售额无论有没有超过月10万或季30万元的,都应当记账报税,只有申报了才可以享受免税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