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发现跨境电商行业真的被盯上了!
有卖家已经把公司注销了还被查税,被要求恢复税务登记;
税务也在找货代要真实货主。
这年头,跨境电商行业真的如走钢丝,合规化再不容缓了。
01
核查出口额,
对不上就补税!
从去年开始,很多地方出现了批量通报出口企业在海关的出口额和税务申报的收入额对不上的。
比如福建省三明市今年7月份连续通报了好几起这样的案例:
甚至还有出口企业明明把公司都注销了,也被翻出来,甚至被要求收到《责令期限改正通知书》15日内去恢复税务登记!
经常有跨境电商卖家问我们:我现在把公司注销了,是不是就没问题了?
事实证明,完全不是!
注销企业的海关数据在海关存着、银行账户数据在银行存着,税务数据也在税务局系统存着,随时会被调出来!
另外,这里有个细节,这些福建的公司为什么查的是2021年?倒查4年?!
这是因为,海关是2024年初跟税务信息共享的,根据3年追溯期的原则,一般给税务机关从2021年开始作为起点传送数据,先发送3年业务,以后定期按月、季、年度传送。
所以,税务局从去年开始,就在集中查2021年-2023海关出口额和税务收入数据不符的情况,只要海关出口额和税务申报表对不上,就会发信息给企业,要求企业自查,或带相关资料去税务局解释:
常见差异有:
这里面特别是第三种:申报错误,特别常见,而且补税是肯定的。
我们在辅导8年跨境电商企业财税合规过程中,跨境电商企业主要有两种情况:
1、今年收入太高了,利润方面也马上要超过小微企业、眼看就要按25%来交企业所得税了,财务给老板建议:
“10-12月份的出口在税务上少申报一些,反正咱在明年初还是要申报收入的,咱又不是偷税漏税,只是延迟一点申报而已”。
殊不知,这种做法非常错误!
上个月杭州课程就有上海卖家告诉我们,自己在2021、2022年就干过这种事,结果最近被税务揪出来,要求他们把收入按海关的出口日期调整,结果2021、2022年都超小微企业了,补了不少税。
而且,“递延纳税”也是一种偷税漏税!咱们就是要按正常的收入情况来确认收入~
2、第二种情况更为常见,就是月底的出口(比如29、30日),报关单没有及时出来,财务习惯“见单开票、做收入”,所以月底的这几笔出口就自然而然地“顺延”到下个月再做收入。
而我们在线下课上、以及顾问服务中,对这个事情是反复强调:
一定要按海关实际出口额确认税务收入,月底那几笔也要做!
那月底那几票就是没出报关单,怎么办呢?
这时候财务一定要做一个动作:
找物流部同事确认,这个月有没有没出报关单、但是实际已经报关出口的情况,有的话,让他把报关草单给你,用草单来开票、确认收入。
不管怎样,出口确认收入金额和报关单金额,一定要匹配起来!
跨年更加不行,但是现在情况是,哪怕没有跨年,仅仅是跨月,也不行!
现在大数据时代,不要抱有侥幸心态,根本躲不过的,咱们做好一些,避免被税局找上门(谁都不想)。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海关出口的公司,是货代/报关行给卖家走货用的“抬头公司”,税务那边仅申报了“货运代理服务收入“,所以金额肯定对不上。
这就涉及买单出口的问题了,最近也是非常的突出。
02
找货代要真实货主,
不提供就自己补税
最近有一些货代抱怨道:自己被税局找上门,说旗下一公司的2021-2023海关出口额和自己在税务申报的收入额对不上,差异很大,让自己解释。
这当然对不上啊!自己用的是给客户走货用的“抬头公司”在海关申报出口的,因为不是自己的货,所以税务那边只申报千几甚至万几的“货运代理服务费”,差异当然很大。
这样一解释,有些地方税务局就要求货代把真实货主的名字交上来,如果不交上来,货代就自己补税!(17号文规定是从10月1日开始生效,但是现在税务就开始执行了)。
有些货代“很冤”,因为有些客户是报关行找来的,报关行才知道真实货主是谁,但是自己去找报关行,报关行才不会把客户供出来!
自己跟税务局讲,让他们去找报关行,因为报关行知道真实货主是谁,但税务局不去找(毕竟麻烦),直接要求货代自己补税!
从去年开始,“海关出口额和税务申报收入金额匹配”就是税务的一个专项检查项目,各地的案子特别多,SW实际上也想早点结案,现在是货代成了“背锅侠”(但其实也不冤,用自己的抬头给出口企业走货,本来就是在刀口上做生意)。
其实,不难看出,这两年,出口行业俨然成为了上面的“眼中钉、肉中刺”,尤其是跨境出口电商行业,因为货散、出口特别不规范,利用第三方收款账户“更容易”,税务更乱,可以说是一查一个准。
关键是赚钱能力比传统外贸强,补税金额特别高!
所以,这几年跨境电商行业的税务案件频出也就不多为怪了。
马上10月份了,很多人都在观望10月份亚马逊等海外平台会不会报数据。
其实大家不用等,不管亚马逊报不报数据,现在跨境出口电商行业在税务那边已经“很火”了。
前几天一位卖家告诉我们:“我们的税务老师查到我们,起初我们说我们只是传统外贸,他说你们不用装,百度一搜就能看出你们是跨境电商公司”。
加上现在对出口报关(不管是自主报关,还是买单报关)查得这么严,很多跨境电商卖家都很着急,感觉不做好合规,自己都不敢卖货了。
但是这里要提醒各位卖家,合规一定不能做表面功夫!
不是国内公司香港公司签个合同、把钱转回来就行了,我们要“从上到下”去规划这件事儿。
从顶层重构商业逻辑,然后再把股权架构调整、新设新公司或整改旧公司、各公司业务流程彻底梳理、资金流漏洞补上、各公司从税务角度看是否真实合理、账务方面做细做完整。
合规,只有做深入、做落地了,才是真正的合规,不然暴露了更大的风险,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