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跨境电商企业的老板觉得做出口退税很简单,财务只需要听几节培训课,就能搞定。但是出口退税实际操作起来,中间环节很多,需要的资料和注意的细节也很多。
今天特别总结一下:跨境电商企业在做出口退税时,最容易、也是最怕遇到的风险点,老板和财务都要引起重视。
风险一:出口方式为FOB报关,国际物流费却由出口企业承担 |
若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可能会出现税局要求企业把账面上的国际运输费用从成本费用中剔除,这样利润就增大了,若调整后利润超过300w,则需要按一般企业25%补缴企业所得税。
当然,也有可能税局认为这样的交易不符合正常逻辑,最后牵扯出更多问题。
风险二:出口毛利 / 净利异常 |
这也是容易出问题的点。经常有跨境电商企业出现这种情况:毛利与去年相比波动太大、净利率远远高于去年或者行业水平,而企业却出现亏损的。这些,很有可能触发税务系统预警!
当然,如果可以合理解释,完全没问题。
但是我们也遇到过出了问题,一到税局解释就心慌慌,乱解释一通...
风险三:出口金额 ≠ 收入金额 |
跨境电商企业出口后,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就要及时确认收入。我们见到许多没有及时确认收入的情况,导致企业账面收入与报关出口金额对不上,被税务局核查。
这里要注意:实务中,出口确认收入是要看实际出口日期的月份。一般来说,就以报关单出口日期的月份为准,实际出口是哪个月,收入就确认在哪个月,如果出口日期是月底那一两天,收入通常在次月前几天确认。
而且,如果把已报关、未确认收入的金额加上,很可能本年就超过300w利润了,那就要补交25%和5%之间的差额20%,调增部分可能直接按25%补交。这金额可不小!
误区3:走9810报关的,在店铺实际售出后才确认出口收入
这是跨境电商企业特有的一个做法。9810,也就是“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目前只是海关总署在2020年出台了文件增列改出口监管代码,但税总一直没有针对9810怎么确认收入、怎么报税出台任何文件。
所以,如果真要走9810,建议提前跟主管税务机关沟通好,如何判断确认收入的时点等问题。
若自己直接按实际售出后才确认收入,可能存在最后税务那边不认,或者双方有争议的情况,就麻烦了。
风险四:向A供应商采购产品,由B供应商开票用于退税 |
这个问题其实挺常见的。本来是向A供应商采购的,但是A开不了票咋办?A供应商可能会“安排”B企业给你开票,而且开票金额还比较大。
我们在服务过程中发现,有些卖家对此毫无疑虑,觉得:“A确实开不了票,也没办法啊!那就只能找B开票了!但是我确实是向A供应商采购的,货也是真实出口的,出口的总数量和开票数量是对应上的,真实合法合规呀!”
风险五:出口的产品退税率为0,换成退税率高的相似产品编码申报退税 |
有些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的产品比较特殊,比如木材产品、非民用产品等,是国家限制出口或不鼓励出口产品,那么就不会给予退税的优惠政策。这些产品是要视同内销处理的,也就是要交增值税。
但仍有一些跨境电商企业为了退税,让报关行想办法改出口商品海关编码。
但若涉及金额大,税局核查到,让准备资料需上门核查真实性,企业经不起核查,唯有按内销征税。
另外,也会遇到,在按内销征税前,税务机关上门核查时发现更大的税务问题,进而让企业进行自查补税。
最近跨境电商企业出口退税查的很严,我们一个月遇到了起码五例求助的!其中不乏要补几百万的...